春节长假刚刚结束,我市招聘市场就火速升温。2月4日,记者从宁波市人才服务中心获悉,中国宁波人才市场(宁波市人力资源市场)开市一周以来,连续举办了8场招聘活动,累计有2100多家招聘单位进场设摊,需求5.2万余人,共吸引3万余名求职者入场。其中,2月4日的首场宁波市春季大型系列人才招聘会有1万余人进场, 招聘单位数和需求人数均创综合性招聘会历史新高。
用工需求旺——各类招聘会齐上阵
节后是企业的用人旺季,为及时满足社会需求,中国宁波人才市场从1月29日,也就是正月初七起,就启动了现场招聘会,并且为不同类型的求职者提供各类招聘活动。
拉开龙年招聘会序幕的是宁波市春季技能(劳务)人才专场招聘会,并且连续举办了四场。制造业是宁波工业的主体,近年来,这些工业企业发展迅速,业务范围不断扩大,对技能(劳务)人才的需求量也在增加。记者从招聘会现场获悉,招揽几百名员工的企业有很多,像奥克斯集团仅一线员工就需要1200名。
技能(劳务)人才招聘的热情还未退却,宁波市第23届大中专毕业生供需洽谈会(简称“毕洽会”)第四场又接踵而至。从洽谈现场来看,参会企业需求普遍比较旺盛,对毕业生的需求量颇大,不少企业还利用这次机会储备人才。招聘单位需求排名前十位岗位或专业依次为:市场营销,外贸类,机械制造,管理类,电子(计算机)类,金融(财务)类,技工类,外语类,建筑类。
在“毕洽会”举办的同时,宁波市人力资源供需洽谈会也在宁波人力资源大厦火热进行。当天有180多家企业携5800个就业机会参加洽谈会。而在昨天,两场招聘活动颇受关注。首场宁波市春季大型系列人才招聘会在国际会展中心举行,这是春节后中国宁波人才市场举办的首场综合性招聘会。另一场招聘活动是在柳汀街人才大厦举行的“才富·宁波”新春中高级人才洽谈会。其中,市场营销/公关、五金/机械、产品/生产岗位需求最为旺盛。
另外,网络招聘成为我市人力资源服务配置的重要平台,在龙年开市的招聘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。据悉,从春节后到昨天,宁波人才网(http://www.0574hr.com.cn)共发布1600多条岗位信息,日访问量节节攀升,已突破80万大关。
求职热情高——进场人数逐日增加
招聘单位用工需求旺,求职者的求职热情也很高。
从宁波市人才服务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,中国宁波人才市场开市一周内,进场求职人数呈现递增趋势。其中从上班第三天开始,进场人数每日翻倍增长;而周五的“毕洽会”更是让才市人气飙升,周六人气继续上升。
技能(劳务)人才的求职需求好于预期。尽管很多外来务工人员要等到元宵节以后才回到宁波来,但技能(劳务)人才专场招聘会现场呈现较为热烈的洽谈景象。
应届大中专毕业生再甬寻找就业机会热情高。“毕洽会”第四场需求人数19000人,实际进场人数近20000人,供需基本持平。本地人绝大多数愿意留在宁波工作,而异地生源也表示,宁波经济较发达,就业机会多,将选择宁波作为个人发展的宝地。
首场宁波市春季大型系列人才招聘会吸引了1万余名求职者进场。与去年相比,该场招聘会扩大了场地规模,进场企业数翻番。该场招聘会的招聘单位数和需求人数均创综合性招聘会历史新高。规模的扩大依旧难抵求职者热情,不少刚刚从外地归来的求职者直接从火车东站等地搭乘“求职直通车”奔赴招聘会现场。
据悉,中国宁波人才市场从1月29日开始特别开通了免费的“求职直通车”。“求职直通车”于1月29日、30日、31日以及2月份的每周三、周五、周日往返于火车东站和宁波人力资源大厦之间;在2月的每周日往返于国际会展中心和宁波人力资源大厦之间,每周六往返于柳汀街人才大厦和国际会展中心之间。求职直通车具体车次安排,市民可登录“宁波人才网”查看最新信息。
很多中高级人才也准备在年后尽快找到新“东家”。从龙年新春首场“才富·宁波”新春中高级人才洽谈会上看,现场洽谈气氛踊跃,许多人才已经在年前做足跳槽准备,他们将在这几场年后的洽谈会上“大力拼杀”。管理类、人力资源类、行政类、电子工程类等岗位依旧最为热门。
用工有新招——留人功夫在平时
记者发现,龙年的招聘会呈现出一些新气象。
用人单位亮出的薪资普遍上涨。与去年相比,劳务的薪水普遍上涨两三成,比如,去年的底薪在1600元以上,今年大多涨到了2000元,打出月薪三四千元的企业随处可见毕业生实习能带岗培训拿工资、第一年年薪4万-6万元,这样的工资标准让不少求职者感到满意。
企业越来越重视对新进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。“这有利于他们更好得融入组织,也有助于企业留住一批优秀人才。”不少企业表示。企业为员工提供职业生涯规划的时间也越来越长,比如金田铜业规划的时间是10年,其中再分三个时间段对员工进行阶段性培养。“1到3年不过是个起步,3到5年历练一个中层干部。我们希望好员工能够走得更长更远。”金田铜业人士专员说。 企业文化成为企业留人的一个重要砝码。宁波海视智能系统有限公司人事专员告诉记者,她感到如今的员工十分看重企业文化氛围,尤其是应届毕业生。“如果薪资水平不相上下,他们大部分会选择去文化氛围浓、人文关怀多的企业。” |